影响因素84消毒液消毒效果的因素可以归纳为:
①浓度与时间的影响:符合一般规律即杀毒液浓度越高,作用时间越久,杀菌效果越好;
②酸碱度:在家庭或非人员使用时,由于在酸性较高时*生成(有毒),所以禁止与酸性物质混用;
③温度:高温本身可以杀死许多,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大多数消毒液的杀菌能力。但是对84消毒液而言,高温会使次氯酸分子分解,导致杀菌效果下降。常规家庭使用或非人员一般是室温下使用;
④还原性物质:硫代硫酸盐、亚铁盐、硫化物、含氨基化合物以及其它还原性**物会先一步与杀毒成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导致消毒成分含量下降,因此,还原性物质越多消毒效果越低。
化学特性
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消毒剂,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(NaClO)。为无色或淡液体,有效氯含量因不同厂家产品略有差异 ,通常为5.5%~6.5%。 次氯酸钠,化学式为NaClO,分子量74.44,固体为白色或苍粉末,较不稳定,熔点为19℃(七水物) 、18~21℃(六水合物) 、24.5℃(五水合物) 、58℃(半水物) 、75~ 78℃(无水物) ,易于爆炸性分解。工业品为无色或淡液体,具强氧化性,能逐渐分解放出氧,受光或加热即非常*地分解。 混入还原性物质及**物非常危险,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黑,随后褪色。具有优良的消毒性能。 使水溶液在真空中蒸发可得无色至黄绿色有潮解性的水合晶体。通常由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在较低温度(一般在30℃以下 )时吸收,或由漂与碳酸钠作用而得。常用作氧化剂、杀菌剂、水的净化剂,还用于漂白纸浆和织物等。84消毒液不燃,但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。产品本身具有腐蚀性,可致人体灼伤,与可燃性、还原性物质反应很剧烈。在光照下,它按下式分解:
遇酸发生化学反应,较低的pH值下释放:消毒原理编辑84消毒液一般通过( Cl2)与氢氧化钠(NaOH)反应制得,反应产物中的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主要成分。
次氯酸钠是一种强电解质,在水中首先电离生成次氯酸根离子(ClO-),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次氯酸,进一步分解生成态氧[O](氧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),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,具有较强氧化力,在消毒过程中起了较大的作用。
漂白性
NaClO因为其强氧化性,还可被用来作漂白剂。NaClO和棉纤维上的**色素之间的作用很复杂,现对漂白原理作一般说明。
根据NaClO溶液组成的资料,产生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ClO-、HClO和Cl?,这些分解产物对色素中的某些基团有取代作用,对色素分子结构中的双键有加成作用,此外还可能产生氧化、氯化等作用,从而使色素的共轭双键破坏,达到消色目的。
氯酸钠对纤维上的其它杂质,根据漂白条件的不同, 也可以发生氧化、氯化、加成等反应。果胶物质、多糖类及其水解产物,它们的醛基易被氧化而生成羧基,含氮物质和蜡质中的脂肪酸,可被氯化而成相应的氯及脂肪酸的氯化物,棉籽壳中的木质素可被氯化为氯化木质素。从而将这些杂质从纤维上进一步去除。次氯酸钠对纤维素也有一定的氧化作用,而且次氯酸钠对纤维素的氧化属非选择性氧化,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漂白工艺条件,否则将使棉纤维受到严重损伤。
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,主要用于餐具、瓜果蔬菜、织物、家庭和办公场所一般物体表面的消毒。次氯酸钠在水溶液中产生的次氯酸可分解出态氧,具有较强的氧化性,可以使病毒的核酸物质发生氧化作用,从而杀灭病毒。比如近期的,用84消毒液就可以将其杀灭。